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访问量:482984


  • 发刊词

    <正> 早在期望也早有酝酿举办的“山西农学院学报”,全院师生今天实现了。这是我們学校的一件大事,从現在起师生有了自己科学研究和学术討論的园地。今后的任务是如何多多給它贯输营养,使它百花爭艳,碩果累累,发揮它的作用,这有待于我們大家作更多的努力。我們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从1958年教育革命以来,由于我們正确地貫彻了党的教育方針,明确了科学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主义經济建設服务的方向;批判了资产阶級的

    1960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用菸草的特点推广烤菸杂交第一代优势种更快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康兴卫;

    <正> 菸草在遺傳、生理、形态构造等各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我們不仅要研究这些特点,还要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应用于生产方面。我們现在討論的題目,就是利用菸草各方面的特点,推广烤菸杂交第一代优势种更快更好的为生产服务。菸草的特点,就遺傳方面来說,很明显的表現在品种間杂交第一代杂种的优势,生活力强,菸株健壮,整齐而稳定,叶大,成熟期提早,抗病力强等。因之能保証产量与品貭。杂种第二代常因外界与內在因素的关系,发生分离現象,如菸株的高低强弱,叶的大小色泽等,常不一致。因之不易保証稳定的产量与品质。杂种第三代以及第三代以后

    1960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冬月种谷法”试验报告——整理祖国农业科学遗产试验研究之一——第二报全面总结

    杜竹铭;

    <正> 前言一、目的为了把祖国丰富宝貴的农业科学遺产,和几千年农民的实踐經驗,通过現代科学研究,提高和上升到更高的理論水平,使之更好地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設服务,党号召我們在学习苏联及各兄弟国家的先进經驗和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大力发掘和发展祖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农业科学遺产。“冬月种谷法”就是祖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踐中长期和自然灭害作斗爭积累下来的宝貴经验和先进农业科学之一。从科学研究上加以必要的印証和实踐的檢驗,使之上升到更高的理論水平,然后再以之指导生产是完全必要的。

    1960年01期 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玉米密植问题的探讨

    杨胜敌;

    <正> 1959年我省玉米生产和其它粮棉一样,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大丰收,全省平均亩产317斤超过1958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并涌現出大批的大面积丰产和高額丰产奇迹)如太谷超英公社6921亩土地,平均获得亩产1489斤,晋城巴公公社2021亩,平均亩产829斤,其中22亩高額丰产地,亩产1572斤,这些高額丰产的获得,其植株密度每亩均在2400株以上,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中心环节,如何进一步发揮密植的增产作用,因地制宜地确定植株密度,探索玉米密植增

    1960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晋南地区棉花生产中看合理密植问题

    韩学信;

    <正> 1958年棉花丰产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中心环节,只有在密植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才能保証高額而稳定的产量。晋南棉花生产,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历年密度也相应的增加,由每么2000株左右提高到4000—5000株,产量从么产皮棉36.86斤增加到57.85斤。历年棉花的增产,原因虽多,但密度增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去年全面貫彻农业“八字宪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揮密植增产的作用,尚存在很大的潜力,需进一步挖掘,現就晋南密度問題进行如下分析:

    1960年01期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小麦越冬生长锥的观察看小麦早期管理的重要性

    <正> 一、前言按照阶段发育的理論,植物器官的建成,特别是結实器官的建成,是在一定阶段质变基础上进行的,即是說一定的外部形态反映了一定的生长发育进程,这一理论就为我們在裁培作物时,有可能根据作物一定的形态变化,做为采取措施的依据。至今所采用的物候期观察,实际上也是建立在以外部形态做为裁培指标的方法,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繼續不断大跃进,仅仅根据各个大的物候期去指导生产,显然已不能滿足客观的需

    1960年01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春深耕熟化土壤试验报告

    <正> 一、前言深耕土地是1958年大跃进中,党领导下的一次群众性,史无前例的技术革命,它改变了过去几千年来只耕番表土三、四寸的陈規傳統,在1958年大跃进的农业生产实踐中充分显示了深耕改土增产的巨大作用。1959年农业生产繼續大跃进,又获得了夏、秋作物的大丰收,这完全証明了中共中央关于八字宪法中指出的:“深耕是农业增产的基础”的正确性。深耕从理論上講,能改善土壤結构,促进土壤的熟化,同时一般認为伏耕,秋耕为好,春耕是否可以?深耕多深合适?深耕結合施肥究竟对迅速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1960年01期 5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的青粗饲料的营养及饲用

    <正> 为了配合我省养猪业的大跃进,我們畜牧兽医系家畜飼养教研組在党的总路线光輝照耀下,大量进行了山西地区各种青粗飼料营养成份的分析工作。这項工作所得到的材料,帮助我們进一步摸清了这些青粗飼料究竟有多大营养价值,有那些成分可为猪利用。从分析工作中,我們发現大量青粗飼料,尤其是青綠飼料都是良好的有价值的猪飼料。如野草野菜,树叶树籽等均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貭,特别是野菜类所含蛋

    1960年01期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晋农一号细毛羊的培育

    吕效吾;

    <正> 引言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設的高速度发展,作为农业經济部門重要一环的畜牧业,也在突飞猛进。而畜牧业中又以綿羊和山羊对风土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牧食力大以及耐粗放飼养管理。至于羊的产品更是多种多样:毛、絨是紡織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肉脂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其它骨头,腸衣,毛皮等无不有用:同时羊还能很好的利用粗飼料生产大量肥效高的粪尿,因此大力发展养羊业,不論对工业原料供应,促进棉粮增产或是改善人民生活都具有重大意义。

    1960年01期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西省绵羊寄生蠕虫调查报告(之一)

    <正> 一、前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役畜、皮毛、乳肉及其它畜产品的供不应求現象已越来越明显。因此,迫切要求大量发展畜牧业,适应整个国民經济高速度发展的需要。十年来,在党政的重视和人民的辛勤努力下,我省畜牧业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并远远地超过了战前水平。特别是羊的增长,几近超过战前的一倍。到1959年底为止已达到8493000头,占全省牲畜总数14053000头的65.9%。而且从山西省

    1960年01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猪巴甫洛夫小胃手术经验交流

    <正> 一、手术的目的和经过在党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号召下,在58年和59年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我們响应党的号召,解放思想,发揚了敢想、敢說、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根据60年,以猪为綱,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針,我院畜牧兽医系拟定了以猪为綱的一条龙科研項目和內容。在以猪为納的一条龙科研中,我教研组担任着在飼喂不同飼料条件下,研究猪的消化生理,也就是說,研究当飼喂不同飼料时,猪的消化液的分泌情况,以及消化力的比较等。因此,摆在我們面前的第一个难題,就是在技术

    1960年01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乳喂犊牛的试验观察

    冀一伦;程蔚玲;

    <正> 为在育犢牛中节省牛奶和降低犢牛飼育的开支,1957年7月29日到11月26日在太原晋源农場进行了飼喂犢牛人工乳的試驗。根据飼养原理,虽然犢牛在生后不久消化器官机能还很弱,但如能在生后一月左右配制一浓厚而易于消化的,营养成分近乎天然牛乳的代用品,仍可代替牛乳,同时对牛的生长发育也不致受到很大影响。这个試驗的目的就是要在一般国营农場的条件下,观察人工乳对犢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节省牛乳方面的消耗和減低成本的数据。

    1960年01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家兔消化道中微生物区系的初步观察

    <正> 近年以来,由于对消化道中微生物的生化活动力的不断发現,使得消化道微生物与动物营养的关系問題,亦愈来愈引起人們的注意。許多研究工作証明,消化道微生物不但对腸內容物中碳素和氮素的轉化上对动物营养有其极有利的影响,而且在动物的維生素营养上亦起了重要的作用。試驗証明,飼料中所含的N将有40%左右被微生物利用合成了菌体,然后菌体自溶或被消化后再为动物所吸收(Mcdongld,1954);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和单胃动物的盲腸中,都是B族維生素合成最旺盛的地方。在母羊瘤胃中B_1的

    1960年01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太谷槟子

    王中英;

    <正> 檳子在我国栽培已有很长历史,主要布分在山西、河北等地,其中以山西栽培较多,几乎遍及全省,主要分布于太谷、太原、汾阳、武乡、沁县、襄垣、长治、晋城、万荣、隰县、离山、襄汾、兴县、偏关、崞县、忻县、定襄、五台、阳高等地。而太谷檳子又为山西果品中的特产。

    1960年01期 11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怎样使多年不结果的梨树结果

    周吉柱;白振德;

    <正> 目前农村有不少己达结果年龄而不结果的果树,据太谷县农建局李乃林同志谈:仅候城公社卽有过去年产量10万斤的梨树不结果。果农对此现象束手无策。因此,群众称它为“公梨树”,意思是永远不能结梨了,为揭露这个秘密,提高生产。于1958——1959年我院下放太谷大队,在党的领导下,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大搞群众运动,师生结合,在井神管理区,选10年,20年不结果的梨树各一株,进行了试验。工作进行

    1960年01期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兰未熟抽苔植株作为採种母株的探讨

    蒋毓隆;

    <正> 一、引言关于甘兰(Brasica oleracea L. Var.capitataL.)未熟抽苔植株所获得的种子,一般蔬菜科学工作者和菜农都认为没有采种价值。因此,发现这样的植株,全部弃而不用。经过我们三年的试种观察,认为把未熟抽苔的种子,作为春季的生产种子,不但与一般采种方法能获得坚实的叶球和正常的生产外,而且还有提早成熟增加产量的趋势。现将其初步结果报导出来,以供生产者的参考。并希读者批评指正。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尤以早熟甘兰,常常于叶球未形成之前,竟至抽苔开花,一般只

    1960年01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粉虱科昆虫整理及二新种记述

    汤祊德;

    <正> 粉虱科昆虫无论在农业生产上、国际贸易的植物检疫上以及生物学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几乎全科都是害虫,为害各种各样的经济植物,例如南方的柑枳、北方的葡萄以及棉花和各种观赏植物。在山东地区早在1934年卽有严重为害葡萄的记录,1956年作者在北京地区调查,见有一葡萄园被害后生产受到严重损失。本科昆虫虫体都极微小,在植物检疫工作上是一类重要的对象,因此国际间厘订了不少检疫性种类,限制着国际贸易和物资调运。

    1960年01期 13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晋南麦园蜘蛛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意见

    李连昌;

    <正> 麦园蜘蛛(Penthaleussp)属蛛形綱(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叶爪螨科(Perthaleidae)。该虫在我国分布广,为害重,是小麦栽培地区的重大害虫之一。特别是山西晋南地区的960万亩麦田中,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受害的小麦生长矮小细弱,不整齐,叶面呈现白色斑点,干燥而无光泽,全叶枯黄,先端枯焦,甚至不能抽穗干枯死亡,严重的影响了产量。比如五九年3月下旬在运城于乡公社王村管理区张坊村的一块

    1960年01期 147-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同位素稀释法概论

    翟仁通;

    <正> 1923年O·Hahn利用P(?)指示剂,测定了不同年龄UX_1中UZ的量;可算是同位素稀释法的雕型。明确提出这个方法的,还是Hevsey(1932年)及(?)(1033年);他们独立地用RaD指示剂测定了花崗岩中铅的含量。在1984年Hevesy及Hofer用重水测定了人体中的水分以后;同位素稀释法引起人们的注视。由于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比较容易地获得,同时高度灵敏的探测仪器不断出现;放射性同位素的稀释法迅速地发展着。1946年以后,稳定同位素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的进步,稳定同位素稀释法也得到广泛地应用;尤其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学的分析工作上发挥了很大威力。

    1960年01期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