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访问量:403466


  • 黄土高原的特点、治理目标和研究方向

    张维邦

    黄土高原有四个特点:地理上的过渡性、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贫困但煤炭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四个治理目标:在山区建设基本农田333.3万ha、造林种草绿化黄土高原、逐步解决黄土高原输向黄河的泥沙问题、实现脱贫致富。四大研究方向: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及其演变趋向、生态环境的变迁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类型及其分布、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各种技术措施、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政策问题。

    1990年S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土高原研究的一支新队伍——《黄土高原研究》专辑代序

    <正>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曾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明,而今却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经济贫困落后的地方。多少年来,许多爱国人士都在注视这个区域,希望对它进行改造,使其重现山青水秀的美丽容颜。然而,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谈何容易。如何治理和改造黄土高原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专门研究和探讨黄土高原

    1990年S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砖窑沟流域农户经济水平与经济行为分析

    程力 ,孟延春 ,张复明

    本文是在对砖窑沟流域农村家庭经济多年追踪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1985—84年农户经济水平和经济特征的发展变化过程,认为农户间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与农户经济行为有着内在联系。同时探讨了目前存在于农户间的利润,扩张、市场、模仿、自给、靠天等六类经济行为及其机制,进而分析了引起不同经济行为的内外因素,指出了砖窑沟流域及类型区农户经济行为的良性化导向途径。

    1990年S1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家庭收入及其差异原因分析

    孟延春 ,程力 ,张复明

    本文从砖窑沟流域农村家庭调查资料着手,重点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特征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

    1990年S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及其生态适应性初探

    冯彩平 ,赵艺学 ,杨淑婷 ,李洪建

    本文对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农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光、热)和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光、热、水)进行了估算,通过与实际生产力的比较,提出了主要农作物的增产潜力及其生态适应性措施。

    1990年S1期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晋西北马铃薯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李洪建 ,杨淑婷 ,赵艺学 ,冯彩萍

    在晋西北旱作条件下,我们对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密度、氮肥、有机肥进行了综合试验,建立了这些因素与马铃薯产量和产值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及其交互效应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以及马铃薯生产中的投入产出效益问题,提出了马铃薯高产经济的综合农艺技术措施方案。

    1990年S1期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晋西北黄芥高产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研究

    杨淑婷 ,李洪建 ,赵艺学

    本文对影响黄芥产量的主要因素氮肥、磷肥、密度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对田间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晋西北干旱条件下三个供试因素与黄芥产量间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及其相互效应对产量的影响,为提高黄芥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1990年S1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砖窑沟流域家庭养畜经济效益分析

    侯向阳 ,郭青海 ,贺裕民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分析了家庭养畜结构的理想形式,五种畜禽的养殖效益和调整潜势以及发展牧业的实际决策方向。

    1990年S1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砖窑沟流域农田水分变化规律与主要农作物耗水特征研究

    王改兰,段建南 ,张进峰 ,李拴怀

    在砖窑沟流域的栗褐土上采用田间定位观测方法进行了农田土壤水分动态规律与主要农作物耗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土壤具有较好的土壤水库效应;马铃薯与糜子相比具有水分利用率高、增产潜力大的特点,而糜子则有耐旱稳产的特点。

    1990年S1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河曲县砖窑沟流域糜子生长期水分规律的研究

    赵艺学 ,杨淑婷 ,冯彩萍 ,李洪建

    本试验是同五因素五水平糜子(Panicum miliaceum)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试验同步进行的。主要探讨了糜子生长期单因素、交互因素、生物量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计算了各试验小区的水分利用率,分析了各因素对水分利用率的差异性,其目的在于摸清半干旱区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以发展生产。

    1990年S1期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河北杨人工林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王孟本 ,李洪建

    本文根据1988—1989年的定位观测资料,对24年生河北杨人工林年生长期(4—10月)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土壤水分循环的方式简单、水平较低,少数年份可达基本平衡,多数年份会出现失调。(2)影响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同期降水量及其分配情形。在一般年份中,大致以7月中旬为界,前、后期分别为土壤干季和土壤湿季。(3)降水量对土壤剖面水分分布虽具有一定影响,但是2米以下土层却为相对稳定的“干层”。 鉴于生长期土壤有效水量较少,尤其是在5—6月份往往会出现“卡脖子旱”,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改善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就显得十分必要。

    1990年S1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柠条林的土壤水分梯度与蒸散耗水特点

    李洪建 ,王孟本

    柠条林的土壤水分梯度与荒地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前者的上层(0—100cm)土壤储水量显然大于中层(100—200cm)和下层(200—300cm),水分梯度为负;后者的上、中、下层土壤储水量则大致相等,水分梯度接近于零。林分土壤水分动态在时间上可分为春末夏初消耗期、夏末秋初蓄积期和秋末冬初消耗期;在空间上可分为水分利用层、水分过渡层和水分调节层。林分的绝对蒸散耗水量与降雨量成正比关系,但其相对蒸散耗水量则与降雨量成反比关系。由于林地土壤水分经常处于严重亏缺状态,采取人为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0年S1期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糜子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段建南 ,王改兰,李拴怀 ,张进峰

    在晋西北砖窑沟流域设置了饱和D——最优设计的田间试验,建立了糜子施肥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分析,探讨了糜子的肥料效应,提出了糜子不同产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

    1990年S1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晋西北种植紫花苜蓿及其施肥问题

    侯向阳

    晋西北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施用氮肥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固氮量,种植第二年经济效益显著,在本试验的施肥量范周内未发现氮素抑制现象。

    1990年S1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绿豆磷、钼、硼肥效的数学模型研究

    张铁全,段建南 ,张进峰 ,李拴怀

    采用三元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晋西北地区绿豆高产施肥措施的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磷、钼、硼及其交互效应对绿豆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亩产大于100kg的优化肥料组合方案和最佳经济产量施肥方案。

    1990年S1期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砖窑沟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李旭 ,周海潮 ,赵艺学 ,段建南

    本文分析了砖窑沟流域土地利用的影响因子、结构、经济效果、空间分布及水土保持状况,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生产建设方向和水土保持策略等。

    1990年S1期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河曲县砖窑沟流域土地类型的彩红外航片解译

    李旭 ,段建南 ,窦文章

    根据河曲县砖窑沟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应用大比例尺彩红外航片,划分流域土地类型,探讨了土地类型在彩红内航片上影象特征的解译原理。

    1990年S1期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砖窑沟流域地貌条件与农业利用

    周海潮 ,李旭 ,段建南

    本文分析了砖窑沟流域地貌对农业生产中的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农业利用以及现代地貌过程与农业的关系。

    1990年S1期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窑砖沟流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治理效益

    王向东

    本文以三次暴雨为例,分析了暴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及特点,坡面与沟壑的产流、产沙状况,对风力引起的风力侵蚀作了初步探讨。并研究了水土保持效益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建议。

    1990年S1期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芥酯酶同工酶研究初报

    杨淑婷 ,冯彩平 ,乔燕祥,高平平

    对河曲及其它地区的18个黄芥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芥幼芽期酯酶同工酶可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C区为主酶带区。大多数品种表现17—18条酶带,最多19条,最少8条。酶谱类型表现丰富,18个品种可分为16个表现类型,其中河曲6个品种就出现6个表现型。进化程度较高的品种,酶带数目多且着色较深进化程度低的品种(臭芥)酶带数少且着色较浅。

    1990年S1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孟延春 ,刘太维

    本文重点讨论了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系统的功能构成。

    1990年S1期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曲县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灰色分析

    程力 ,孟延春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河曲县近几年来的产业结构变动规律,指出了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和方向主要由产业发展势能的大小决定,明确了目前调整河曲县及其类型区产业结构的途径应是: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稳定第一产业,积极扶持第三产业。

    1990年S1期 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